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市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四不摘”监督 巩固脱贫成果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记者 石广欢 通讯员 蒋立文 发布时间:2020-07-27 08:09

“你家脱贫后帮扶干部还经常入户帮扶吗?你现在发展什么产业?产业奖补是否到位?”“我家已于2016年脱贫,脱贫后帮扶干部还经常上门引导我发展林下养鸡产业。今年我家养了近1万羽鸡,卖一批鸡能赚4万元左右。截至目前,我家享受产业奖补资金共6000多元。”这是近日市纪委监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到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喜乡村实地蹲点调研时与村民黄日军聊家常的情景。

2017年,右江区21个贫困村2055户8325名贫困人口脱贫,该区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93%,实现贫困县(区)脱贫摘帽,成为我市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最先摘掉贫困帽的县(区)之一。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市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职责,紧盯做好摘帽后续工作,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持续落实帮扶责任,加大帮扶力度,做到“四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一户。

据介绍,喜乡村现代特色林下养殖基地占地245.8公顷,分为5个产业片区,目前,已辐射带动周边村屯600多户农户参与发展养殖产业,其中包括124户贫困户,基地年存栏肉鸡达49.5万羽,预计年均出栏肉鸡100万羽以上。

“产业奖补政策极大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动力,除了发展养鸡产业,我们还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芒果、甘蔗、油茶、八角、优质稻等产业,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喜乡村党支部书记苏元友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就业帮扶也是帮助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受今年疫情影响,许多农村贫困劳动力被迫返乡待业。市纪委监委第一时间督促市人社部门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就业帮扶力度,通过开发优化扶贫岗位等举措及时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难题。同时,通过明查暗访强化对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扶持等政策落实监督,推动带贫能力。

“我返乡待业才几天,帮扶干部上门了解情况后,安排我到附近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上班,每个月有2000多元工资。在家门口上班,还可以照顾家庭,我感到很满意。”右江区永乐镇平塘村上塘屯贫困户黄秀红说,以前她常年外出务工,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她相信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开展就业帮扶,引导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共42.69万人,累计开发扶贫岗位6.8万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6万人,其中,各类扶贫车间带动贫困劳动力0.6万人,共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1.22亿元。

“你家帮扶干部是谁,他经常到家里来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吗?”“很久没见到帮扶干部来家里了,也不知道他最近在忙些什么。”这是市纪委监委督查组到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或镇八峰村开展实地暗访督查的一个场景。

当天,督查组入户追踪调查,经查发现帮扶干部李某某在开展帮扶工作期间,有几个月时间没有入户了解帮扶户情况,而是委托他人传达帮扶政策和了解情况。随后,李某某被问责。

为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投身脱贫攻坚、干事创业,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各地,围绕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督方式,对“一摘了之”突出问题,坚持抓早抓小,加强对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监督,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严格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关心关爱、能上能下、考核评价等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打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政策“组合拳”,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保驾护航。据统计,去年以来,我市提拔重用脱贫攻坚干部684人,评选出72名“黄文秀式好干部”,有10名受过处分但能及时改正、表现优秀的干部被重新启用。(记者 石广欢 通讯员 蒋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