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乡村治理要善用“五力”

来源:百色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1-01-12 08:46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其中“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如何做到“治理有效”,笔者认为,应该善用“五力”,切实做到民主治理、多元共振、治理顺畅、效果明显。

  一、善用党建之力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总则明确规定:“必须坚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地位不动摇。”这一规定的明确强调,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所决定的。在乡村各项建设中,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统领作用,才能确保各项具体工作不离轨、有成效,才能确保“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壮美鸿图化为实实在在的理想现实。乡村治理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广大乡村群众充分共享公共服务和民主治理的利益和福祉。而乡村治理体制的坚实打造和有效运行,也必须依靠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才会成功。在乡村党员队伍中,绝大多数党员政治立场坚定,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党忠诚,与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富于先锋表率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乡村治理和各项建设的模范精英,是广大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是乡村治理工作得以落实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同时,基层组织建设本身具备极强的吸附、代谢和自生能力,始终完全能够把乡村社会中的各种精英力量,吸纳到自己的队伍中,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为办好事实事营造合力。因此,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乡村治理中的统领作用,树立党组织在乡村社会和群众中不可替代的威信和形象,既是乡村治理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治理取得实效,实现持续深化、不断发展进步、良性循环和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二、善用能人之力

  乡村社会的经济能人队伍中,绝大多数能人思想进步、视野开阔、思辨和实践能力敏锐,富于开拓进取精神,经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淘砺,他们深谙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对于国家兴旺和个人事业成就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与一般群众相比,更有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乡村治理、基层民主和各项建设的真诚意愿和合理诉求。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愿意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回报家乡和社会,热衷于基层的民主治理和各项建设。因此,充分发掘和发挥这些能人的榜样和示范作用,积极支持和鼓励他们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参与和有效投入,对于激活乡村社会中的公众能量,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善用乡贤之力

  所谓乡贤人士,包括乡村社会各类能人在内的各界贤达,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德高望重,具备优厚的文化素质和优良品德,为人正直公道、富于公共服务精神,代表着乡村社会积极健康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依靠和利用他们的经济能力、智力和道德影响力,着重发挥他们作为文化精英、社会楷模和道德示范的教化影响作用,支持和鼓励他们在乡村治理各项建设中出力献计,尊重和肯定他们在协调邻里纠纷、培育乡风文明、继承和弘扬乡村社会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积极作用和突出贡献,也是乡村治理取得成功和实效的重要途径。在一些重大矛盾纠纷的调解和处理中,充分吸纳和鼓励他们的参与,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往往也会起到各方之间意见交流、情感通融、彰扬法治与道德正义、达成谅解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善用公众之力

  广大乡村群众既是乡村治理的力量主体,也是乡村治理的直接受益者。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支持和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是实现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具有参与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但这些性质参差不齐,也是正常的。有的有参与的意愿和表达的诉求,但由于传统文化和具体生活环境影响,或者忙于个人生产生活事务,找不到科学合理的方式和平台;有的习惯于从众随流,参与和表达意识不善于流露;有的搬迁到城镇居住或长期外出务工,乡土认同意识逐渐弱化淡化等。这些现状说明,目前在乡村社会中,群众的公共事务参与意识不浓,参与的积极和主动性不强的问题是确实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组织一定要积极解决好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比如,群众生活富裕与素质提升、城乡一体化社会环境与村民乡土意识认同、村民自我全面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义务的矛盾和问题等等。因此,通过广泛深入地教育和引导,充分吸引广大乡村群众积极投身于民主自治的治理实践,强化他们的社会活动“主人翁”意识,发掘群言群力,体现公德公心,激发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增强他们的议事素质和履行民主职责的行为实践能力,便是乡村治理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五、善用外援之力

  所谓外援,大多数来自于政府对乡村建设的各类专项投入和社会各界对乡村建设的各种支援和捐助。对于那些经济落后和治理滞后的乡村,这种外援之力尤为重要,可谓是乡村建设发展和进步的“顺风车”“及时雨”,因此,管好用好这些外来项目,充分发挥外援之力的辐射带动和催化作用,往往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综合效应,促进乡村治理和各项建设的落实和效益。因此,外援之力的推动是否有效,实际也是乡村治理是否成功和取得实效、民主自治是否良性运行的“试金石”。

  建设科学合理、健全有序的乡村治理体系,重在培育和增强乡村社会环境中的内生动力,促使乡村及其公众逐步自我服务、自主管理和自我完善。因此,必须统合这5种力量,使之形成多元共振、多方合力,朝着共同的治理目标和未来远景逐步迈进。

  (中共百色市委督查室督查专员   周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