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学史力行要行之有方、行之有力、行之有效

来源:百色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1-09-10 09:05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

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党史学习教育旨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宝贵启示,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将学史力行等同于简单的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工作非但没有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反而陷入脱离群众危险,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影响了事业的发展。

学史力行,就要强化宗旨意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历经百年沧桑而不改其志。大量事实证明,正因为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才能始终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紧紧团结和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广大党员干部不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刻领会“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丰富内涵,任何时候都将自己当成一员普通老百姓,以百姓心为心,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

学史力行,就要明白群众所需所盼。一直以来,我们党就把党群干群关系定位为鱼水关系、血肉关系,为民办实事除了能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之外,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此活动载体,架起连接党群干群的“连心桥”,不断筑牢党长期执政的坚实根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力行”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立足岗位下沉一线,到群众生产生活中去大走访、大调研,深入了解群众的方方面面,善于倾听群众心声,才能精准掌握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避免“拍脑袋”决策,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赢得人民感恩,引起群众共鸣。

学史力行,就要一以贯之、长期坚持。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十九大报告时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广大党员干部一方面要深刻认识为民办实事不是一阵风,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长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另一方面要不断校正政绩观,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发扬“钉钉子”精神,用担当实干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保护好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热情动力,让更多群众长久得实惠、见实效。

汲取党史智慧,凝聚奋进力量。让我们从百年党史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不断增强工作水平,做到行之有方、行之有力、行之有效,用担当作为、苦干实干诠释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人民观,在知行合一中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贡献,为党的千秋伟业增光添彩。(百色市纪委监委  蒋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