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书记的带领下,这三年我们村实现了从‘软弱涣散党组织’到‘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的蜕变,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村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加到12300元,他为我们群众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说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百色市右江区泮水乡驮安村党支部书记农恩会对曾经的驻村第一书记、现任大楞乡乡长的齐书亚赞不绝口。
2018年3月,在百色市右江区林业局任职的齐书亚接受组织安排,下沉到泮水乡驮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三年来,齐书亚为了村里的发展呕心沥血,敢闯敢干有担当,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广大村民群众找准了致富产业,探索出一条适合驮安村的发展模式。先后创建八角、百香果、蜜薯等特色产业基地10多个,总面积达13000多亩;村集体经济从零收入增加到2020年的66万多元;全村393名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2300元。
驮安村先后荣获了自治区集体经济示范社、百色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百色市乡村治理示范村、产业兴旺红旗村、生态宜居红旗村、治理有效红旗村等荣誉称号。齐书亚本人也于2021年2月获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1年12月5日他成为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表彰的27名“最美公务员”之一。
初到驮安村担任第一书记时,齐书亚发现村里丢荒田地很多,绝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的人非常少;村两委的工作情绪低落,群众的认可度、信任度都不高,而且没有任何村集体经济产业和收入来源。这番情景着实让他吓了一跳,驮安村虽地处边远,但林地资源丰富,仅八角林地面积便达1.5万多亩,不至于如此发展滞后、空心化严重。
提振村党组织“精气神”成了他驻村后的首要任务,通过组织村“两委”积极开展党支部“星级化”管理,坚持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他把涣散的党组织队伍逐渐凝聚了起来。
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是村“两委”工作的着力点。驮安村因为历史遗留集体合作造林产生的矛盾纠纷,涉及的群众多、林地范围广,成了驮安村产业发展的最大梗阻。他决定从化解这个矛盾纠纷入手,打开桎梏、赢得信任。于是,他带领村两委主动对接、多方协调,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日周末入户动员、实地勘察,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终于将矛盾纠纷化解,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村“两委”工作的信心和活力也大大提高。
过去近10年,因遭受严重病虫害,驮安村八角几乎绝收,群众被迫外出务工糊口,驮安村成了空心村。但齐书亚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凭借多年从事林业工作的经验,萌生了以振兴八角为突破口,以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发展的想法。他带领党员们挨门逐户动员,将群众零散的八角林入股到村民合作社中,形成了1300亩的连片集体八角林区。2018年6月,成功引进园林绿化龙头企业作为实施低产改造主体,并同自治区林科院、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合作,以“龙头企业+科研机构+村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施八角低产改造。随着改造项目不断推进,沉睡十几年的八角林重新焕发生机,结出累累硕果。2019年,驮安村八角通过国家有机认证,2020年初产期就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带动群众发展八角管护面积达到5000多亩,实现群众户均增收1400元。
此外,他和村“两委”还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百香果、蜜薯、蜂蜜等产业,建成集体经济产业园,并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到全国各地。2020年,驮安村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达66.66万元,其中通过电商收入带来35.12万元。
用青春诠释初心,以担当践行使命。除了经常入户走访、解决群众诉求,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之外,齐书亚多次对接、组织社会爱心团体、企业下村开展慰问活动,给村里留守老人、儿童发放新衣服、棉被等,最多一次争取到2000多件童装。村里没有车辆,他就用自己的私家车,经常满载着农产品到城区销售,带着村民外出考察学习、招商引资、采购物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大年三十奔赴抗疫一线,在村里第一时间组建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设立防控检查点等,用一系列有效的联防举措筑牢群众生命安全防线。得知防控物资极度缺乏,他拿出刚领到手的年终绩效奖金,采购了4批医用口罩和消毒液,部分无偿提供给村民使用,其余的全部以共产党员名义捐赠给了疫情防控一线单位。
如今的驮安村真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村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项项农业产业实实在在托起了村民群众的“致富梦”“小康梦”。
“获得的荣誉对我来说既是鼓励,更是鞭策。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今年乡镇换届后,我担任右江区大楞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在新的起点、新的岗位上,我将以奋斗姿态继续书写青春华章。”面对获得的荣誉,调任新岗位的齐书亚坚定地说。(右江区纪委监委 谭印艳、王政撰)

齐书亚获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