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勿忘国殇丨在铭记历史苦难中警醒奋进

来源:百色纪检监察网 作者:梁若婷 发布时间:2021-12-14 09:23

历史不能忘记。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举国上下同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告慰逝者,警醒国人,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我们要在铭记历史苦难中无时无刻在警醒自己:祀我国殇,山河无恙!凝聚力量,吾辈当自强!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给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84年岁月流逝,那一段历史成了我们中华儿女心中的一道深深的烙印,而这道烙印,让我们更记得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明天的希望。

铭记“家国千秋泪”。牢记国耻,勿忘国殇。历史,连接着昨天与今天,定义着过去和现在,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牢记历史才可以少走弯路。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但它的影响依然很在,这场触目惊心的事件也几乎刻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个“12秒”的流星装置,每隔12秒就有一颗流星从高空落下,意味着三十万同胞在六个星期内遇难的数字,这是多么让人心痛。勿忘国耻,我们不能忘记那块伤疤,我们用行动表达对昔日死难同胞的悼念,铭记历史,是为了打捞沉淀在时间长河里的沉痛教训,强化国家记忆,凝聚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共同精神信仰。

圆梦“四海升平”的期盼。经历过苦难,我们有责任维护和平,捍卫和平。苦难也唤起了我们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这几句被铭刻于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以最为简单淳朴的语言,表达着人类亘古以来对于和平的追求。如果和平是湛蓝的天空,那么战争就是欲望和贪婪释放出的惨无人道的黑烟。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传递着中华民族对生命与人权的重视,对和平的珍视,宣示着中国人民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责任、决心和意志。和平是对生命意义的最崇高的肯定,维护和平,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力量,每一个人尚存善良的心。我们如今维护和平,才能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才能永续,才更利于人类未来的发展。

奋进在“国泰民安”时。在建党百年之际,举国上下同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凄厉的警报声再一次拉响,仇恨不曾生长,记忆同样无法泯灭,我们应该警示和鞭策自己:只有国家强盛,自我强盛,才能彻底避免任人宰割的命运,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凝聚成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我们重温昨日的历史耻辱,就是为了汲取今日奋进的动力。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中不断提升自我的素质,砥砺前行,勇敢奋进;新时代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我们生于新时代,奋进在新时代,在历史的教训中总结经验,主动担当作为,挺起责任之肩,就要在做好本职工作中不断增加民族认同感、增强国家凝聚力,赓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前进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已经从黑暗走向光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不可阻挡!(平果市纪委监委 梁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