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驻村故事 │ 旧州镇徕周村:辣痛在心头的生姜

来源:田林县党员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2022-03-03 11:56

“知道了,对不起手机有点忙,先挂啦。”得知徕周村去年12月连续被市级、自治区级“后评估”检查组抽中接受现场检查,并且以良好的成绩,让国家绩效考评组和第三方评估组“免检”,我急着电话联系驻村第一书记黄美露,拨了几次号码,她的手机都是“正在通话中”。她打回我的手机,开始语句客气,但知道我要采访他们时,她有点失落的样子。

“别打了,他们3个人的手机都很忙,要么待机等待生姜买卖电话,要么正在与客商交谈。”镇分管领导告诉我,“在完善迎检台账资料最紧张的时刻,他们的电话有时打不通,我有点恼气,但想到他们是为群众焦急的,我就不责怪他们了。”

越是受到“冷遇”,越增加我的采访“热望”。于是,在一个初春飘雪的日子,我造访徕周村。已经对接好了,来到村部我们还是吃“闭门羹”,他们还在入户收缴医疗保险。

 

谈姜“色变”

2021年5月,百色市纪委监委选派黄美露到田林县旧州镇徕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张彩石是2020届定向选调生,在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兼驻村工作队员,还有来自田林县乡村振兴局的小伙子蒙子仟担任工作队员。

徕周村独屯成村,341户村民的楼房装修一新,均匀有序的分散在一个大山包上,户户有庭院,家家有菜园。门前屋后树木成荫,水泥公路环绕山腰,连接到各家各户。村部处在村子中心,有一个梅花文化广场,梅山楼、徕人馆、梅花牌坊、戏台等装修独特的建筑物围在南北两侧,东面是入口,立着《徕人布娄变迁记》、《梅花山赋》两块碑文,西面有一个荷花小池,一座拱桥跨在池上。广场外,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正艳。山梁上有一个名叫梅香的小湖,命名为望梅亭的观景凉亭旁有碑文,记录着小湖的传说。

小村虽然偏僻,距镇政府所在地24公里,村子背后的梅花山与隆林县隆或镇交界。但村民们已于2018年底脱贫摘帽,村容村貌干净整洁,让3位驻村工作队员感到欣慰。

刚来的时候,3个年轻人经常到田间地头,参加村民们管护生姜和芋头劳动,看着长势良好的作物,他们开心极了,变换着各种姿势在田地里拍照,炫耀在朋友圈。等到秋季,生姜和芋头都有大丰收。全村65户农户种植生姜,20户农户种植芋头,估算生姜有35万斤,芋头有10万斤。

往年的老板来了,芋头的价格稳定,很快大部分芋头批发销售出去,总收入10万元。还有一些零散种植的芋头,找不到零售的商家。当前国内生姜市场低迷,原来的老板到村里的收购价低到0.5-0.9元/斤,群众不肯出售。一下子,村里的生姜滞销。

“要让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三个年轻人焦急起来,后援单位通过扶贫消费方式以2元/斤(去年至今当地最高价格)销售给单位的干部职工。百色市纪委监委干部职工共购买了2988斤生姜,1560斤芋头。另外,有一位同志联系外地老板购买生姜3车共65160斤。田林县乡村振兴局购买生姜1050斤。

驻村工作队打开关系网,一是到市直其他单位求援,得到有关单位的帮助。百色市发改委购买生姜61斤,芋头123斤;百色市中医院购买生姜400斤,芋头208斤;百色市扶贫办购买生姜80斤,芋头70斤;右江区人民政府购买生姜125斤,芋头55斤;百色市丰林人造板公司购买生姜70斤,芋头95斤。二是分别在朋友圈发布销售生姜的消息,还请求朋友和亲人帮助散发消息。不少亲戚朋友看到微信朋友圈之后争先购买生姜和芋头,先后运送至百色5-6趟,生姜销售约3000斤,芋头销售约2500斤。每天都有一些老板打来电话询问,有的甚至因为价格问题谈崩。通过多方引荐并舌枪唇战的讨价还价,终于引来了湖南黄老板到村里来收购生姜,前后共2车17000斤,百色杨老板收购生姜3车54400斤,两位老板收购价提高到0.6元/斤。同时,黄美露有计划的带一部分村民拉生姜到百色市场卖,终于在年前销售了大部分生姜。

    

 

“如今,徕周村的芋头全部销售完毕,但生姜滞销约10万斤。”黄美露显得非常难过,她说:“看到田地里还有那么多的生姜无法采收,再过一段时间会烂掉,心很痛,也很遗憾没有抓住机会销售!” 

 

望梅“起劲” 

徕周村西南1.6公里处,有一座三峰并立呈“山”字形的大山,主峰海拔1409米,圆顶的山峰形似梅花瓣,被称为梅花山。梅花山养育了徕周人,形成了梅山文化,给人积极奋进的精神。驻村工作队看着梅山,工作起来就来劲,做好梅山的产业文章。

在山腰发展林业产业。几年来,群众在梅山山腰种植油茶和杉木,家家户户有了林业产业,全村共种植油茶7000亩,种植杉木3000亩,成为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了加强对林地的管护,驻村工作队联系县林业站技术员和广西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多次对村民进行培训,还到山地上指导杀虫、施肥、嫁接等。他们帮助2016年至2020年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申请以奖代补,有130户获得补助资金共39万元,保障林木管护资金。有几户脱贫户需要扩大种植规模,驻村工作队帮助申请小额信贷,有15户获得小额信贷资金共75万元。

在山顶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梅花山海拔高,云雾大,适合种植茶叶。2016年村里引进杭州神云茶叶有限公司和广西田林坡寿王茶叶有限公司,采取“公司+联合社+农户”模式,在梅花山顶发展茶园283亩,茶叶品种有白茶、龙井茶、黄金茶、太白一号、福建福鼎白毫茶等5个品种。

2021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织本村群众到梅花山对茶叶进行三次管护,除草、杀虫、施肥、修枝等等。2022年3月份茶叶可以采摘了,工作队到位后,着手搞茶叶厂房装修完善,安装机器设备,新茶叶厂房提高茶叶加工产量和销售规模。工作队与村“两委”商量,决定2022年继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他们利用晚上入户收缴农合的机会,联合茶叶公司老板发动群众种植茶叶,规划种植300亩茶叶,计划投资100多万元。

 

姜外“唱戏”

徕周村的主要产业是种植业,种下的林木每年管护有很多“林闲”时间,种姜的风险大。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合计,决定在姜外“唱戏”。

今年春节假未结束,百色市疫情形势严峻,黄美露立即回村,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她利用返乡农民工滞留时机,了解每个外出务工人员的去向和工种,发现村里有几个人靠技术打工,承包工地某个工序,招收工人一起做工,她就动员每一个“小工头”带几个脱贫户一起出去打工。

张彩石进入望梅亭对面的一户人家,知道户主小何有编织钢筋网技术,几年在南宁江南区、良庆区的房地产工地承包编织钢筋网工序,聘请几个人作帮手。“不会的可以教呀。”张彩石的话提醒了小何,带村里5个人去做工。为了让外出务工的村民减少开支,工作队组织群众乘坐“点对点”免费送工大巴车,为脱贫户申请交通补贴,全村有145人每人获得200元车费报销。今年,全村有700多人外出务工。

青壮年人外出务工了,工作队承担起照顾村里留守人员“两不愁三保障”任务。他们经常到走家串户查看,了解村里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供帮助。有一天,四个村民小组相继反馈家中缺水。原来,徕周村有四个村民小组,在枯水期,地势高的人家白天用水紧缺,二楼基本供应不上。在几个村民小组和其他村民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冒雨与村民上山查看水源点,计划线路,规划修建新的蓄水池,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工作队积极到后援单位找上级领导汇报情况,到有关部门联系,终于得到了资金支持,2022年春节前完成蓄水池的修建,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笔者到达徕周村那天,一下车,首先看到的是梅花山文化广场有一个人在搞大扫除。“我是保洁员,每周要进行一次小扫的。”大叔放下扫把说。走进村里,水泥道路干净,家家户户的院子清洁。村支书韦孝林说,这是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治理的一项常规性工作。

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建立了村级保洁机制,划12个片区实行1周1次小扫除、1月1次大扫除。每个片区建有1个垃圾池,定期清理公共垃圾池,保持村内道路、公共区域干净整洁。动员村民在自家庭院内、门前道路旁植树种花,美化绿化庭院,连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虽然收入比去年少了一点,但没有亏本。”几家生姜大户已经忘记了,零星种生姜的户最少也能平本,农活的得失常事也不计较了。但3个工作队员还耿耿于怀,感到愧疚。心系群众,情注村民,所以急群众之所急。除了生姜,还有村里的村集体经济,外出务工人员安全等等,驻村工作队心里的“辣痛”还有很多很多。(图文 田林县党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