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市纪委监委党史学习教育 > 百色红色故事

百色红色故事|追寻田林红色印记

来源:百色纪检监察网 作者:石静 莫蝉榕 发布时间:2021-06-23 11:09

地处广西西北部的田林,是广西国土面积最大县,更是一片革命的热土,流传着很多可歌可泣悲壮的故事。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的人们一直在寻访当年红八军的红色足迹。

一次又一次的追寻,让这里沉睡了九十多年的革命往事开始走出大山,逐渐为人们所知晓。

时间追溯到1930年2月,龙州举行起义,宣布成立中国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创建左江革命根据地。后龙州失陷,在敌情严重的情况下,为保持力量,红八军一纵队党委书记袁也烈决定按照邓小平的指示,与纵队队长(司令)何家荣率部向右江地区转移,想与红七军汇合。当年4月,部队进入田林县弄瓦屯(时属西林县),途径八桂、乐里、爱善、百谷,后到达田林县利周圩(时属凌云县)。部队沿途露宿在村旁的大河边及小河沟的山坡上,或露天集市,纪律严明,不打扰群众,不乱拿群众一针一线,不乱问群众要吃要喝。

红军沿途得到当地群众帮助,所到之处,群众烧开水,煮稀饭,热情迎接红军。4月26日,红八军参谋潘邦亨(利周坛福人)回到自己家里探望久别的母亲,纵队领导何家荣司令也到潘参谋家进行慰问并在潘参谋家住宿,大部分队伍驻扎在利周圩亭里,只有少数住在群众家。在利周休整2天后,4月28日,由坛亮屯群众岑永芳带路,经那伏、囊老,向凌云县城方向进发,不料,到达凌云县彩架村后被国民党百色警备团伏击,经半天激烈战斗,后突破敌军包围,部队沿原路折返利周,在利周进行休整,安顿伤员。

部队离开利周时,为感激乡亲的热情接待,部队要支付银元给村民,但村民坚决不收。离开利周后,部队往西北方向走,准备到滇桂黔边区,继续寻找红七军。队伍经爱善、平爱到文屯,然后兵分两路,一小部分沿板干河支流直下板干;大部队由潘邦亨参谋的表叔——文屯农民潘安祥做向导,继续沿启文河而上,经渭赖屯,翻过打马坳,经过巴设屯穿过岑王老山原始森林区,下到了香维村,后两支队伍在板干汇合,前行到达百乐,停留数日之后渡江前往贵州。

红军走过之处,播撒下革命的火种,以至于后来在解放初期,利周瑶族乡福祥村那平屯石门山发生了四壮士的故事。

1950年,广西土匪暴乱四起,毛主席命令广西在1951年“五一”前平息匪患。1月15日,按照中共广西省委、广西军区发出《关于剿匪工作指示》,广西驻防百色专区的部队开始执行大规模的剿匪任务。5月,在百色军分区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田西县大队组建完毕,有1个连3个排。7月,百色军分区增派四野战军一五一师四五三团的一个连进驻乐里,并设立由四五三团、田西、西隆、西林县大队领导组成的剿匪指挥所。1950年11月7日,为了清剿盘踞在岑王老山的土匪。中国人民解放军田西县大队派出战士朱烈先,民兵苏荣、韦辑很、罗振业4人进山侦察。在石门山上,遭遇土匪埋伏,双方发生激烈战斗。

由于土匪人太多,侦察人员少,加上道路不太熟悉,遭到土匪的攻击,为了不暴露部队还在寨上,4位侦查人员毅然从石门山顶跳崖突围,不幸全部壮烈牺牲。利周福祥村的那平屯十兄弟成立的护卫队组织群众收殓了4名烈士遗体,并安葬在本屯。

1951年春,该县发动群众,组织地方人民武装,开展了大规模的清匪反霸斗争。3月31日,解放军二一九师从百色进军田西,先头部队六五七团到达田西县城后,联合当地剿匪队伍,兵分三路向百乐、浪平、旧州进剿。4月初,一路剿匪队伍到浪平围剿盘踞在浪平的股匪,在岑王老山野人谷休息避雨的时候,在崖壁上写下了“红军万岁”的宣传标语。

剿匪成功为此后田林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田林县政府把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和石门山四壮士的遗骸转移集中安放到利周烈士墓。

松柏挺立,丰碑永存。田林县人民政府为曾在利周战斗过的革命先烈建起了一座宏伟的纪念馆,各地的人们纷纷前来深情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与崇高精神。(田林县纪委监委 石静  莫蝉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