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着力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纪律建设,紧紧围绕监督“自己人”这个首要职责,第一职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一年来,共出具纪检监察干部廉洁自律“双签字”27份,干部廉政鉴定84人/次。共收到并处置反映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39件(重复件9件)。运用第一种形态给予谈话提醒5人,批评教育3人,诫勉谈话2 人;运用第二种形态给予警告处分3人;建议调离纪检监察队伍1人,否决拟调入纪检监察系统干部7人,将3名“带病干部”清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完善廉政档案,夯实监督基础
“文主任,我在南宁购买了一套小型公寓,刚刚做完备案登记,正在办理贷款,房地产开发商还没有交房,还未办得不动产权证书,这种情况需要在廉政档案里面进行报备吗?”纪检监察干部廉政档案建立初期,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小黄来到干部监督室咨询廉政档案建立的相关要求。
为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干部廉政档案,实行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一人一档”管理,并动态更新,干部监督室明确廉政档案建立的主要内容,共建立市级管理纪检监察干部廉政档案285份(市本级干部172份,县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102份,市直属企业纪委主要领导11份);各县(市、区)纪委监委共建立健全干部廉政档案805份。为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精准画像,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严格按照内容如实填报并随机抽查核实,对不如实填报廉政档案的同志进行约谈提醒,夯实监督基础。
整顿纪律作风,拓展监督广度
针对极个别纪检监察干部理论信念滑坡,精神空虚、生活奢靡、追求低级趣味,纪律意识淡薄等问题,通过开展纪律作风学习大讨论、利用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提炼公开自律警句;开展干部工作经历及“生活圈”自查,干部情况核实;建立健全干部日常监督“一岗双责”机制,健全主体责任落实机制、强化八小时以外监督、加强履职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干部日常监督负面清单、明确进入纪检监察队伍的选人用人标准和退出负面清单等方式,对干部作风进行全面整顿。累计收到全市纪检监察干部“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自查报告665份,剖析材料1200余份,查摆整改问题7722个。
坚决纠治在理论学习方面存在“一读了之”;在信访和问题线索转办以及贯彻落实上级文件会议精神方面存在“一转了之”;在谈话函询方面存在“一谈了之”;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存在“一查了之”;在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不到位存在“一处了之”;在日常监督工作中作风不严不实存在“一圈了之”等六个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了之”问题,激励干部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善于作为,切实维护纪检监察机关形象。
做实日常严管,彰显监督温度
坚持常态化约谈提醒,进一步了解纪检监察干部思想动态,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打“预防针”。全年按照“书记谈班子成员,班子成员谈分管部、室、纪检组、巡察办负责人,部、室、纪检组、巡察办负责人谈本部、室、纪检组、巡察办干部职工”的方式,共开展市本级集体提醒谈话378人/次。
以高度负责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严把纪检监察干部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对政治上有问题的一票否决、廉洁上有硬伤的坚决排除、群众反映强烈的从严把关,坚决防止纪检监察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管在平常,严在日常,经常开展提醒谈话和警示教育活动,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强化自我约束、自觉接受监督。对理想信念淡化,执纪违纪、执法违法的干部坚决清除出纪检监察队伍,净化纪检监察队伍政治生态。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工作中冲锋陷阵,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因创新开展工作存在过失受到处分后,能够充分认识错误,依然努力工作的同志大胆重新启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认真核实信访,强化监督力度
严格规范管理反映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按照线索处置时限要求在1个月内提出处置意见报委领导签批。对反映纪检监察干部个人的问题线索,特别是在干部提拔使用、评优评先公示期内的问题线索优先予以处置并调查核实,及时向组织部门反馈调查核实结果,确保每一位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不受失实信访举报的影响。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查实的问题线索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以案谋私、跑风漏气的,坚决清理门户,清除害群之马,以“零容忍”态度,持续防治“灯下黑”。(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